【七夕今宵看碧霄全诗】一、
“七夕今宵看碧霄”出自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是一首描写七夕节(即中国情人节)的古诗。全诗通过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七夕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诗中“碧霄”指夜空,形象地表现了七夕之夜的天空景象;“牵牛星”与“织女星”则象征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寓意深刻。
以下为该诗的全文及详细解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七夕(乞巧) |
作者 | 林杰(唐代) |
诗句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体裁 | 七言绝句 |
时代背景 | 唐代,七夕节盛行,民间有“乞巧”习俗 |
主题 | 爱情、神话、民俗 |
意象 | 碧霄、牵牛星、织女星、乞巧、红丝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人民对爱情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三、内容说明:
“七夕今宵看碧霄”一句,描绘的是七夕夜晚人们仰望星空的情景。“碧霄”形容清澈蔚蓝的夜空,给人以宁静而浪漫的氛围。接下来的“牵牛织女渡河桥”,则是引用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将自然景象与神话故事相结合,增强了诗意的感染力。
后两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则转写人间的活动。古人认为七夕是女子向织女祈求技艺与智慧的日子,因此“乞巧”成为这一节日的重要习俗。诗中通过“穿尽红丝几万条”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女子们在七夕夜忙碌乞巧的情景,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才艺的重视。
四、结语:
林杰的《乞巧》不仅是一首描写七夕的诗作,更是一部反映古代社会生活与文化信仰的作品。它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与温情的画面,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七夕文化的经典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