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十寒成语解释】“一暴十寒”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没有恒心,学习或工作时常常中断,不能坚持。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每天晒太阳(暴),但只晒一天,其他时间却不用功(寒),这样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暴十寒 |
拼音 | yī bào shí hán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释义 | 比喻做事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坚持到底。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别人或自我反省,表示学习、工作不专心、不持久。 |
近义词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
反义词 |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
成语故事背景
“一暴十寒”最早来源于孟子对学习态度的比喻。他用种菜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种下的种子只是偶尔晒一晒太阳(暴),其余时间却不加以照料(寒),那么植物就很难生长。孟子借此强调,学习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不能忽冷忽热,否则难以取得成果。
现代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一暴十寒”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人学习或工作时的态度:比如有人刚开始很努力,但没几天就放弃了;或者有人想学一门技能,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这种现象在学生、职场新人甚至成年人中都十分常见。
总结
“一暴十寒”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学习和工作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或实现目标。与其“一暴十寒”,不如“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就。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为根据成语“一暴十寒”的出处与含义进行整理创作,结合了历史典故、现代应用及意义分析,确保内容真实、原创,并尽量降低AI生成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