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放歌须纵酒全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在得知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听到捷报后的喜悦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杜甫晚年创作中少有的轻松之作。
一、诗歌背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诗题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创作时间 |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 |
背景 | 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洛阳、长安等失地,诗人听闻喜讯后写下此诗 |
主题 | 喜悦、思乡、希望、人生感慨 |
二、诗歌内容简析
全诗如下: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逐句解析:
-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指蜀地,蓟北为河北一带,意思是突然传来收复河北的消息。
- “初闻涕泪满衣裳”:刚听到消息时激动得泪流满面,衣裳都湿了。
-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妻子,原本的忧愁不知去向。
- “漫卷诗书喜欲狂”:高兴得连诗书都随手卷起,情绪激动。
- “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天也要唱歌喝酒,尽情释放喜悦。
- “青春作伴好还乡”:趁着年轻,和朋友一起回家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想象着从巴峡、巫峡一路南下,最终回到洛阳。
三、诗歌艺术特色
特点 | 内容 |
情感真挚 |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喜极而泣之情 |
语言简练 | 用词精准,无多余修饰 |
意象丰富 | “剑外”、“蓟北”、“巴峡”等地理名词增强了画面感 |
结构紧凑 | 从听闻喜讯到想象归乡,层层递进,情感饱满 |
四、诗歌影响与评价
杜甫在这首诗中一改往日沉郁顿挫的风格,展现出一种难得的轻松与欢愉。这不仅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定的欣慰,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后世学者普遍认为,这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五、结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对和平与团圆的渴望。它让我们看到,在苦难与动荡之中,人们依然怀有希望与梦想。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共鸣,正是因为它传递出的那份真挚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