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倾销是什么意思】商品倾销是国际贸易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市场销售商品,从而获取市场份额或排挤竞争对手。这种行为可能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因此常受到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商品倾销的定义
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这种定价策略通常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清理库存或应对竞争压力。但长期的倾销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公平竞争,进而引发贸易摩擦。
二、商品倾销的类型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持续性倾销 | 长期以低价销售商品 | 目的是占领市场并形成垄断 |
间歇性倾销 | 短期内大幅降价以打击对手 | 通常是临时性策略 |
掠夺性倾销 | 以极低价格销售,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 一旦市场控制后提高价格 |
三、商品倾销的影响
正面影响 | 负面影响 |
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 | 对本国相关产业造成冲击 |
提高市场竞争力 | 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
增加进口国的市场选择 | 引发贸易争端和反倾销措施 |
四、应对商品倾销的措施
措施 | 内容 |
反倾销税 | 进口国对倾销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
反补贴税 | 对接受政府补贴的进口商品征税 |
价格承诺 | 出口商承诺提高价格以避免制裁 |
贸易谈判 | 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商解决争端 |
五、典型案例
- 中国钢铁产品:曾因出口量大、价格低而被多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 美国纺织品:某些国家曾以倾销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引发贸易摩擦。
六、总结
商品倾销是一种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价格优势,但长期来看可能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各国政府通常会采取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拓展时,也需谨慎评估倾销行为带来的风险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