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什么意思】“趾高气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傲慢、得意忘形。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自视过高、不尊重他人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趾高气扬 |
拼音 | zhǐ gāo qì yáng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趾高气扬,不可使也。” |
释义 | 形容人骄傲自满、神气十足的样子,常带贬义。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神情。 |
近义词 | 骄傲自满、得意洋洋、目中无人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调内敛、谦逊有礼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趾高气扬”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形容一个人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显得非常得意和自大。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形容人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的成语。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得意忘形、看不起别人的人。例如,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如果因此变得自大,就可以用“趾高气扬”来形容。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他因为升职了,整天趾高气扬,对同事都不屑一顾。 |
学校生活 | 小明考试得了第一名,便开始趾高气扬,不再认真听课。 |
日常交流 | 看到他趾高气扬的样子,大家都觉得他很不讨喜。 |
四、注意事项
- “趾高气扬”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不宜用于正式或礼貌的场合,容易引起误解或冒犯他人。
- 在写作中,建议结合上下文使用,避免单独使用造成歧义。
总结
“趾高气扬”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态度轻浮的表现。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保持谦逊和低调,避免因一时得意而失去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