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作者介绍】《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一书的作者历来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其核心思想源自孔子,而最终成书则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整理和撰写。
《中庸》强调“中和之道”,主张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平衡,反对极端。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对后世的道德修养、政治治理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庸》作者简介总结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中庸》 |
所属学派 | 儒家 |
核心思想 | 中和之道、适度原则 |
作者 | 子思(孔子之孙) |
成书时间 | 战国时期 |
地位 | 四书之一,儒家重要经典 |
特点 | 强调道德修养与实践结合,注重内在心性 |
作者背景简述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是孔子的嫡孙,生于春秋末期,活跃于战国初期。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中庸”为核心的理念。据传,《中庸》是他在整理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撰写的,旨在阐述如何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外在的和谐。
虽然《中庸》的具体成书过程尚无确凿史料佐证,但从内容来看,其思想体系与孔子一脉相承,体现出对“仁”“礼”“诚”等儒家核心价值的深入探讨。
总结
《中庸》虽未明确署名,但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孔子,而实际整理和撰写者应为子思。这本书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中道”理念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中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关于道德、人生和社会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