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什么成语】在汉语中,“方”是一个常见的字,常用于成语中,表达各种含义。它既可以表示“方向”、“地方”,也可以表示“方法”、“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含有“方”字的成语,并对其进行简要解释和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总结
“方”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较高,涵盖范围广泛,既有描述方位的,也有表达方法、策略的,还有形容人或事物状态的。以下是部分常见“方”字成语及其释义:
成语 | 含义 | 类型 |
方兴未艾 | 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顶峰 | 发展类 |
方寸不乱 | 形容情绪稳定,不慌张 | 状态类 |
方枘圆凿 | 比喻双方意见不合,难以相容 | 比喻类 |
方外之人 | 指超脱世俗的人 | 人物类 |
方面大员 | 指地位高、权力大的官员 | 职位类 |
方头方脑 | 形容人性格固执、不灵活 | 性格类 |
方便之门 | 指可以走捷径或利用关系的地方 | 俗语类 |
方才之事 | 指刚才发生的事情 | 时间类 |
方言土语 | 地区性的语言 | 语言类 |
方正严谨 | 形容人正直、守规矩 | 品质类 |
二、详细解析
1. 方兴未艾
出自《后汉书》,原意是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很好。现在多用来形容某种事业或现象正在兴起,尚未达到顶点。
2. 方寸不乱
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仍然保持冷静,不慌不忙。常用于描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沉着表现。
3. 方枘圆凿
“枘”是榫头,“凿”是榫眼,比喻两者不相适应。常用来形容观点、做法等无法融合。
4. 方外之人
指超出世俗之外的人,如道士、僧人等,也泛指有超然思想的人。
5. 方面大员
指在某个领域或地区拥有重要职位和权力的人,多用于贬义或讽刺。
6. 方头方脑
形容人做事死板、不灵活,缺乏变通能力,带有贬义。
7. 方便之门
原指佛教中的修行方法,现多指可以走捷径或钻空子的机会,常用于批评某些不正当的行为。
8. 方才之事
指刚刚发生的事情,强调时间上的接近性。
9. 方言土语
指某一地区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地域特色。
10. 方正严谨
形容人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常用于赞美他人。
三、结语
“方”字在成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既可用于描述事物的状态,也可用于表达人的性格、行为方式等。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希望本文能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