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的意思】“脱颖而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众多竞争者中表现突出、显露头角。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原本是描述一种金属制品在冶炼过程中被提炼出来,后来引申为人才在群体中崭露头角。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脱颖 | 指从容器中脱出,比喻显露、显现 |
出 | 表示出现、显现 |
而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
其 | 代词,指代“锥子” |
头 | 锥子的尖端 |
整体意思:像锥子一样,一旦放入布袋中,尖端就会自然地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在群体中自然会显露出来。
二、出处与演变
“脱颖而出”最早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意思是: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端立刻就会露出来。
后人将这句话简化为“脱颖而出”,成为今天我们常用的成语。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描述人才显眼 | 在众多候选人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 |
形容事物突出 | 这款新手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受到广泛好评。 |
用于比赛或竞争 | 她在比赛中一路领先,最终脱颖而出,夺得冠军。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脱口而出、崭露头角、锋芒毕露 |
反义词 | 默默无闻、埋没人才、不为人知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人或事物在竞争中表现出色,不适合用于抽象概念。
2. 语气程度:带有褒义色彩,强调个人能力或优势。
3. 语境搭配:常与“在……中”、“通过……”等结构搭配使用。
六、总结
“脱颖而出”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竞争中表现优异、显露才华。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能力,也反映了环境对人才的识别与认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成语故事大全》或《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