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的厌怎么解释】“相看两不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诗人与敬亭山相互欣赏,彼此都不觉得厌倦。但其中的“厌”字却常常让人产生疑问:这里的“厌”到底是什么意思?本文将从词义、语境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厌”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常见的有:
含义 | 解释 | 示例 |
厌恶 | 对某人或某事感到讨厌 | 他这个人太烦了,我对他很厌 |
满足 | 不再需要 |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厌倦 | 因长时间而感到疲倦 | 看多了就厌了 |
在“相看两不厌”中,“厌”并非指“厌恶”,而是表示“满足”或“不厌倦”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我们彼此看着,都不觉得厌烦,也就是“互不嫌弃,情投意合”。
二、语境分析
“相看两不厌”出自李白的诗作《独坐敬亭山》,全诗如下: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着天上的飞鸟渐渐消失,一片孤云飘远,心中感到一种孤独和宁静。这时,诗人发现唯有敬亭山陪伴自己,彼此之间没有厌倦,仿佛成了知己。
这里“相看两不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隐含着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敬亭山虽无生命,但在诗人眼中,它就像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朋友,不会因为时间久而变得乏味。
三、文化背景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相看”常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如“相看泪眼”、“相看无言”。而“不厌”则多用于形容情感深厚、长久不衰的状态。
“相看两不厌”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意境”和“情感共鸣”的审美观念。
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句子出处 | 李白《独坐敬亭山》 |
“厌”的含义 | 不厌倦、不感到疲倦 |
整体意思 | 我们彼此看着,都不觉得厌烦 |
表达情感 | 孤独中的陪伴、心灵的契合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典诗词中“意境”与“情感共鸣”的审美追求 |
结语
“相看两不厌”的“厌”不是“厌恶”,而是“不厌倦”的意思。它表达了一种深情的陪伴与默契,既可用于人与人之间,也可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个“厌”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深度与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