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读什么音】“苞苴”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很多人在阅读古文或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为了帮助大家准确掌握这个词的发音和含义,本文将对“苞苴”的拼音、字义及用法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苞苴”是一个汉语词语,由“苞”和“苴”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单独来看都较为少见,组合在一起则常用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典故或诗词中出现较多。
- “苞”:本义为草木的果实或花苞,引申为包藏、包裹之意。
- “苴”:原意为草鞋,后引申为粗劣的物品,也作动词,表示“以草垫路”。
在“苞苴”一词中,“苞”与“苴”结合,多指以草木包裹的礼物,后引申为贿赂、馈赠等行为,带有贬义色彩。
二、发音与释义
字 | 拼音 | 注音 | 释义 |
苞 | bāo | ㄅㄠ | 草木的果实或花苞;也指包裹、包含 |
苴 | jū | ㄐㄨ | 原指草鞋,后引申为粗劣物品或动词(垫路) |
苞苴 | bāo jū | ㄅㄠ ㄐㄨ | 指以草木包裹的礼物,后引申为贿赂、馈赠 |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苞苴”一词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是涉及官场、人情往来等内容时。例如:
- 例句1:“贪官受贿,苞苴不断。”
解释:形容官员收受贿赂,送礼不断。
- 例句2:“古人重礼,苞苴相赠,以示诚意。”
解释:古代重视礼仪,人们常以苞苴作为礼物表达诚意。
四、注意事项
1. “苞苴”虽然读音简单,但字形复杂,容易误读。
2. 在现代汉语中,“苞苴”已较少使用,多见于文言或文学作品中。
3. 需注意其贬义色彩,不宜用于正式场合。
如你在阅读古籍或文学作品时遇到“苞苴”,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了解其读音和意义,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能力与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