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是哪年决定的】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以提高全球对臭氧层保护问题的关注,并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减少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排放。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信息,以下是对相关背景和关键时间点的总结: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吸收太阳发出的有害紫外线,从而保护人类、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免受伤害。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发现臭氧层正在逐渐变薄,特别是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空洞”引起了全球关注。
为应对这一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开始加强合作。1985年,《维也纳公约》签署,标志着全球在保护臭氧层方面的首次正式合作。随后,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被通过,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环保条约之一,旨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如氟氯碳化物)。
为了进一步增强公众意识和推动国际合作,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正式宣布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这一天也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的日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时间线表格:
年份 | 事件 | 说明 |
1985 | 《维也纳公约》签署 | 全球首次就臭氧层保护达成国际协议 |
1987 | 《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 | 规定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
1994 | 联合国大会确定“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 将9月16日定为全球纪念日 |
1995 | 第一个“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 正式开展全球宣传活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是在1994年由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的,目的是提升全球对臭氧层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各国持续履行环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