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全诗】“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原句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表达了战乱时期,一封家书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及相关内容的整理。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
出处:杜甫《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含义: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目睹国家破碎、战火纷飞,内心充满忧愤。其中“家书抵万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乱中家人音讯断绝的痛苦,也反映出一封家书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极高的情感价值。
二、核心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春望》 |
原文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背景 | 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
含义 | 表达战乱中家书的珍贵,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
情感 | 忧国忧民,思乡念亲 |
文学价值 | 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
三、延伸思考
“家书抵万金”不仅是对战争年代的写照,也反映了人类对亲情、沟通和联系的永恒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通讯方式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依然不可替代。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封手写的信件,仍能带来温暖与力量。
四、结语
“家书抵万金”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提醒我们珍惜亲情,珍视每一次交流,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动荡岁月,人与人之间的牵挂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