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什么】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史书的编纂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断代体”是一种重要的史书体例。所谓“断代体”,是指以某一朝代为范围,系统地记载该朝代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人物事迹等内容的史书形式。这种体例与“通史”不同,它不跨越多个朝代,而是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那么,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什么?答案是《汉书》。
一、总结
《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用断代体例编写的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全书共100篇,分为本纪、表、志、列传四部分,记述了西汉从汉高祖刘邦至王莽新朝灭亡共230年的历史。《汉书》开创了断代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成为二十四史之一。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汉书》 |
作者 | 班固(东汉) |
成书时间 | 约公元72年 |
体例 | 断代体 |
内容范围 | 西汉从汉高祖至王莽新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3年) |
结构 | 本纪、表、志、列传 |
地位 | 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
影响 | 开创断代体史书体例,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
三、延伸说明
在《汉书》之前,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涵盖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而《汉书》则专注于西汉一朝,标志着史书编纂从“通史”向“断代”的转变。这种体例后来被历代王朝沿用,如《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均采用类似的断代体例编写。
因此,《汉书》不仅是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也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