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的意思激浊扬清的解释】“激浊扬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激浊扬清,排邪进正。”原意是冲开浑浊的水,使清澈的水流出,比喻清除坏的、不良的事物,提倡好的、积极的事物。常用于形容对社会、政治、风气等方面的整顿和净化。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激浊扬清 |
拼音 | jī zhuó yáng qī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激浊扬清,排邪进正。” |
基本意思 | 冲开浑浊之水,使清澈之水流出;比喻去除污浊、不良事物,弘扬正气、良好风气。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净化与改革。 |
近义词 | 扶正祛邪、去芜存菁、除旧布新 |
反义词 | 混淆是非、黑白不分、任其发展 |
二、详细解释
“激浊”指的是将混浊的水搅动、冲散,使其变得清澈;“扬清”则是让清澈的水浮出水面,显露出来。这个过程象征着对不正之风的清理和对正直行为的推崇。
在现实生活中,“激浊扬清”常用来形容:
- 政治领域:打击腐败、整顿官风。
- 社会风气:倡导诚信、抵制欺诈。
- 教育文化:剔除落后思想,弘扬先进理念。
- 个人修养:摒弃恶习,提升道德水平。
三、使用示例
1. 政府要激浊扬清,坚决惩治腐败分子。
2. 他一直致力于激浊扬清,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3. 在企业文化中,领导者应注重激浊扬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总结
“激浊扬清”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价值导向。它强调了对不良现象的批判与纠正,以及对正面力量的鼓励与支持。在当今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不断追求进步、维护正义、净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