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初仕翻译和注释】《晏殊初仕》是关于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晏殊早年仕途经历的一篇历史记载,内容简练,语言典雅。本文将对原文进行翻译与注释,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历史背景与人物生平。
一、原文(节选)
>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中,以神童荐于朝。时年十岁,召试,赐进士出身。历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拜枢密副使。性简静,不喜纷华,好读书,尤工诗赋。居官清慎,未尝有私。
二、翻译
晏殊,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他七岁时就能写文章,景德年间,因被称为神童而被推荐到朝廷。当时他只有十岁,被召入宫考试,被赐予进士出身。后来他历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最终担任枢密副使。他性格简约安静,不喜欢奢华,喜欢读书,尤其擅长诗歌和辞赋。在做官期间,他清廉谨慎,从未有过私心。
三、注释
词语 | 注释 |
晏殊 | 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以文学才华著称。 |
字同叔 | 古代文人常用“字”来表示表字,晏殊的字为“同叔”。 |
抚州临川 | 地名,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晏殊的故乡。 |
属文 | 写文章,指有文学才能。 |
景德 | 宋真宗的年号,公元1004—1007年。 |
神童 | 指年幼聪慧、才思敏捷的人。 |
赐进士出身 | 宋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荣誉,相当于进士及第。 |
翰林学士 | 官职名,负责起草诏书、参与机要事务。 |
参知政事 | 宋代中央政府的副宰相职位。 |
枢密副使 | 官职名,主管军事事务的副长官。 |
简静 | 性格简约、沉静。 |
纷华 | 奢华、浮华的生活方式。 |
诗赋 | 诗歌和辞赋,古代文人的重要文学形式。 |
清慎 | 清廉谨慎,形容为官作风。 |
四、总结
晏殊自幼聪慧,十岁即以神童之名入仕,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他在仕途上逐步升迁,最终成为朝廷重臣,以其清廉谨慎的作风和卓越的文学造诣闻名于世。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下人才选拔的机制,也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人格——博学多才、清正廉洁、淡泊名利。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 |
出生地 | 抚州临川(今江西) |
才能 | 七岁能属文,十岁以神童入仕 |
官职 | 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副使 |
性格 | 简静、清慎、不喜纷华 |
文学成就 | 工诗赋,尤擅词作,后世尊为“大晏” |
历史意义 | 展现宋代士大夫的典型形象与科举制度下的仕途路径 |
通过以上翻译、注释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晏殊早年的仕途经历及其个人品质,也为进一步研究宋代文化与政治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