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9月19日在埃默里大学的F. Eun-Hyung Lee和Mary R. Galinski的开放获取期刊PLOS Pathogens发表的一项研究,具有临床上无法检测到的疟原虫复发感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仍含有可能对蚊子具有传染性的寄生配子体,犹他大学的Tracey J. Lamb及其同事。该研究具有与疟疾消除策略相关的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原生动物寄生虫间日疟原虫是疟疾的主要原因 - 疟疾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蚊子传播的疾病,每年造成全球数十万人死亡。间日疟原虫仍然是消除疟疾的主要障碍,因为它能够在肝脏中形成休眠阶段。这些形式可以被激活以引起复发的血液阶段感染。复发仍然知之甚少,因为很难核实P. vivax患者的血液阶段感染是由于新的感染或复发。为了解决这一知识差距,研究人员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疟疾模型,结合最先进的免疫学和分子技术,评估复发过程中的发病机制,宿主反应和循环配子体水平。
他们发现,与初始感染相比,复发在临床上是沉默的,并且它们与强烈的记忆B细胞反应相关。这种反应导致产生能够介导复发性无性寄生虫清除的抗体。尽管有这种快速的免疫保护,但可能对蚊子具有传染性的性阶段配子体继续循环。这组作者说,临床上无症状复发感染的数量及其对蚊子的传染性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未来应该仔细评估。作为消除间日疟原虫和其他复发性疟疾寄生虫的道路上的下一步,研究应确定影响蚊子复发发病机制,免疫力和传染性的因素。
“这项研究显示了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系统研究免疫反应并将研究结果与人类临床病例和传播相关联的明显益处,”Galinski博士说。“重要的是要知道无症状的个体可能携带感染性配子体。”
Lamb博士补充说:“这项研究揭示了B细胞在控制复发性疟疾中的作用。”
最后,Lee博士补充说:“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非常适合研究复发性疟疾期间真正的记忆B细胞反应,因为这个问题在人体研究中很难回答。”
标签: 疟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